菲林一代宗師何藩 最後香港影集

「或者於何藩眼中,這一張風暴前夕照,最能代表香港的狀態。」

老香港的snap shoot,凝住小島滄滄美態。何藩一生拍盡香港風光,為本地50年代街頭攝影先驅,被稱為「東方布列松」。他於去年辭世前,致力完成最後一本攝影集《念香港人的舊》,封面為電車照片。原來,何藩本來選了的是一張風暴照片。

TEXT / 劉東

何藩(1931-2016)
何藩代表作之一On the Stage of Life 1954,畫面結構非常有舞台感。

最後的選片時光

年屆八旬歲的何藩,花了一年時間重新檢視舊底片,並抽出500張作品。去年4月,代理人Sarah Greene再協助挑選相片入書,她指整理時用上一些頗為「山寨」卻奏效的方法:「何藩先生有大批從未曝光的作品,我們得快速整理好。因此就買來一個平價小燈箱,把負片放上去,用我的iphone拍張數碼照片,再放到電腦軟件轉為正片,供他選擇。」沒有什麼複雜及奢華,何藩就坐在電腦前,親自挑選及為每張照片起題。

選擇過程中,菲林大師更鼓勵Sarah表達個人見解:「難以想像,其實他可以全權決定Yes or No,可是他會說『你認為此張相如何,我想聽下你點睇』,就算不合他心意,他亦會很溫柔地說出自己看法,而不是批評。」此部分花了約兩星期,兩個月後,何藩突然因肺炎入院,並於六月離世。

香港》於本月中出版,封面為攝於屈地街的電車照。

協助何藩挑選舊底片的影集代理人Sarah Greene。

封面風暴不再

說到攝影集封面,何藩本來選了一張風暴前夕的照片,出版團體其後認為另一張電車照片更配合主題。Sarah指:「何藩先生喜歡的風暴前夕,展示天地變色,很有藝術感,他感到那一刻最能表達香港的狀態。可是,團隊考慮到電車照片更能帶出攝影集主題。」

她解釋,今次主要為何藩的街拍作品,而電車是貫穿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,像引領讀者遊走一番。更直接的是,見到此電車,就知是香港了。兩張照片、兩種涵蘊,反映對於本土情懷不同的解讀。

何藩原本挑選的封面照片Storm Approaching。 

Crop相先行者

現代人習慣把照片裁作正方形,其實何藩早有涉獵!他擅長把菲林照片剪裁或併照成特別形狀,令構圖比例感更強,或突出主題。他亦酷愛工整構圖,攝於1954年的代表作Approaching Shadow,據聞相中人為何藩表姊妹,其實是特意準備情況下拍攝的,有別於隨性街拍。對於Staged拍攝之喜好,亦令何藩其後成為電影導演。

Approaching Shadow 1954

相機好拍擋

何藩對相機專一又長情,Rolleiflex f3.5雙鏡頭相機陪伴他創作及獲獎無數。現正舉行的《何藩:鏡頭細訴香港光影攝影展》除了展出30幅手洗原作,更首次公開此相機,以及大量刊物。不說不知,何藩於1959年撰寫及出版街拍天書《街頭攝影叢談》,現在公共圖書館只有一本存書,於攝影展則可細味電子版本。

何藩曾使用Rolleiflex f3.5雙鏡頭相機。傳媒預展當天,工作人員拿出來詳細介紹,平時則放於透明箱中供大家欣賞。

其他作品:

Acquaintance 相逢一笑(首次曝光)

Dancing Canopies白篷的舞步(首次曝光)

Afternoon Chat 1959
Pattern 1956

展覽詳情
日期:即日起至6月30日
時間:10:00-18:00(星期一至五);11:00-17:00(星期六)
地點: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座5/F蘇富比藝術空間

《念香港人的舊》Portrait of Hong Kong
出版日期:2017年6月13日
定價:HK$780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《編寫美好時光》二戰與幽默:當英國人無熱水泡茶

記者採訪兩年:從一間無校規的中學看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