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July, 2017

《編寫美好時光》二戰與幽默:當英國人無熱水泡茶

Image
「我只要能喝一杯茶,所有事都能好過來。」 面對戰爭、貧窮、離異,Catrin說她要喝茶。 今個月是戰爭片月!此部《編寫美好時光》在嚴肅中配上英式幽默、熱血及愛情故事。電影講述二戰倫敦一個女編劇Catrin(珍瑪雅德頓Gemma Arterton飾),身為有婦之夫,初踏電影行業。即使在空襲下,仍敲著打字機創作,直至完成劇本。對,打仗時期,人們都要入場睇戲啊! 走梗難,人們還有心情去看戲,大概難以置信。在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期間,倫敦被轟炸超過76日,超過4萬人死亡。不少戲院被炸毀,可是入場數仍居高不下。《Gone With The Wind》正是出品於二戰時期美國,1940年於英國上映後大賣及連續播放幾年之長。當然,那時有大量政治宣傳電影,戲中正是說Catrin受聘國家新聞電影部,編寫propaganda電影,振奮市民及軍隊的劇本。 「戰火中,人們仍然要過日子。」 本片監製及導演指,戲中大玩英國人的幽默,更準確,應該是倫敦人的幽默。對筆者來說,所謂「英國人的幽默」多多少少帶著令人嚥不下的諷刺及老派,即令人想扳回冷笑或冷汗。其實戲中不乏此種「以為自己好好笑」的串串角色,如男角Buckley(森加芬Sam Claflin飾)。可是,本人認為戲中最想表達是一份樂觀和希望,back to幽默本意。 編劇嘉比芝雅比Gaby Chiappe解釋,戰火中,人們仍然要過日子。好像一間商店被炸,另一間商店仍掛著「照常營業」的門牌。The show must go on,本片參考及反映了戰爭中另一面社會狀態,相當獨特。 戲中飾演老演員明星的標尼菲Bill Nighy非常精彩,亦最後帶出此種幽默。他大概是片中最拒絕與戰爭扯上關係的人,同時喜感最多。一幕,他失控地斥責大家開口埋口都是War War War……他才不在意戰爭,只在乎自己有沒有型角色演。 (以下含劇透) Tea Please!對Catrin來說,茶都是她的「治癒」良藥。導演選用茶及茶煲來作標誌,乃十分聰明的。這反映英國人對茶的態度,及建構他們幽默的重要元素:天跌下來,飲杯茶就無事喇。 初段,Catrin跟丈夫聊到經濟窘困,她提議喝喝茶,那是一種帶著微笑的的安撫,以Cheer Up對方,就像當時所有英國妻子一般。直至她真的遇上空襲,看見路人炸到血肉模糊。她倖存回到家中,燥燥

《甜味人間》導演河瀨直美 23歲自拍尋父之旅 @澳門紀錄片節

Image
看著《甜味人間》中的紅豆銅鑼燒,泛起絲絲幸福之感。不能想像,導演河瀨直美的童年有著暗黑一頁。本屆 澳門國際紀錄片節 以河瀨直美為焦點導演,包括播放其7部作品,更邀請她到澳門與觀眾映後交流 (7月23日場次) ,令人期待。 TEXT / 劉東 「我相信人們需要去發掘、去尋找獲能重建自信和力量的事情。」 — 河瀨直美 說起河瀨直美,最為本地大眾熟悉之作品大概是去年的劇情片《甜美人間》。故事講述一位痲瘋病婆婆,遇上一身債務的銅鑼燒店長,對小人物描繪細緻。其實,河瀨直美由紀錄片起家,首部作品更是「自拍」而來,用八毫米拍攝,坦白地把自己家事及成長化成點點顆粒。 河瀨直美1969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,從小,爸爸媽媽對她來說再模糊不過。她雙親離異,而外公、外婆也離婚,輾轉之下她被交託給母親的姨媽撫養。23歲的她抱著種種疑問:為何父母要拋棄她?假如沒有父母,我在這世界中算什麼?河瀨決定拿著攝影機,以及一堆童年照片重遊故鄉,找尋素未謀面的爸爸,1992年完成首部「私紀錄」作品《擁抱》。 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節Booklet。 紀錄片的吸引之處,一字曰:真。大學曾涉獵紀錄片知識,講師區家麟曾播放天災人禍,以至地方小人物等紀實片段,全都十分動人,他總結:「呢啲嘢點解好睇,因為佢係真嘅,真嘅嘢係最好睇!」 戰後日本紀錄片經歷以社會介入為主旨的時期,80年代起創作漸漸傾向私人領域,聚焦個人情感、家庭關係等主題。而「私紀錄」更增添不少揭自己瘡疤感覺,由於主角多數是平凡人,令人容易有代入感,勾起觀眾對其私事「吃花生」之趣味。由首部片至2010年後,河瀨再次以自己的家庭為紀錄片主題,如《垂乳女》及《奄美之旅》則與寶貝兒子有關。如果你認為《甜味人間》鋪排太矯情(筆者頗為受落,尤其偏心主角永瀨正敏,乃人人口味各異),河瀨的紀錄片或者能治你平實之追求。 河瀨 拍攝 養母並製成《蝸牛》、《塵》二部紀錄片,一手拿鏡頭,一手撫摸老人家的臉,令人印象深刻,有如近年VR科技之視覺。 與兒子出走及找尋找而拍下的《奄美之旅》。 河瀨的作品貌似偏重女性視覺,更準確應該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生命美學。去年河瀨為時裝品牌MIU MIU拍攝短片,全片9分鐘對白不多,運用大量影像的隱喻,描述小女孩由家鄉奈良闖入喧鬧都市,詩意十足(即使為商業宣傳)。